- 企業(yè)
- 供應
- 求購
- 資訊
【成果完成人】 李志寶 李小松 肖清貴 海吉忠 王均鳳 張妍 程文婷 馬家玉 董梅 王道廣 王紅慶 紹平平
【第一完成單位】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
【關鍵詞】 氧化鎂 碳酸鈉 氯化鎂 發(fā)泡劑 鹽湖鎂資源
【中圖分類號】 TQ132.2
【學科分類號】530.34
【成果簡介】 我國最大的鉀肥生產企業(yè),青海鹽湖集團公司,對青海鹽湖資源的開發(fā)主要以光鹵石為原料經過浮選等工藝生產鉀肥。在鉀肥的生產過程中,每產1噸氯化鉀副產8-10噸氯化鎂。幾十年來隨著氯化鉀生產規(guī)模的不斷擴大,產生的氯化鎂鹵水也不斷增加。目前察爾汗鹽湖氯化鉀生產規(guī)模約300萬噸,副產氯化鎂約2400-3000萬噸,作為氯化鎂初級產品年銷售約30-50萬噸,大量的氯化鎂沒有利用。在鉀肥的生產過程中,提鉀后的老鹵基本都是廢液,用管道和渠道排放到鹽湖中,導致鎂鹽的局部富集,這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,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鹽湖的資源結構,影響鹽湖鉀資源的持續(xù)開發(fā)利用。另一方面,青海鹽湖鎂資源品位高,儲量大,易于開采,是非常寶貴的資源,青海柴達木盆地鹽湖已探明氯化鎂儲量48.2億噸,其中察爾汗鹽湖氯化鎂儲量40.6億噸。長期以來對鹽湖鎂資源的利用重視不夠,對鹽湖鎂資源的開發(fā)只停留在初級階段。在以后鹽湖資源開發(fā)利用過程中,如果不處理好鉀鹽和鎂鹽這兩大主要資源的關系,察爾汗鹽湖巨大鎂資源對察爾汗鹽湖開發(fā)的“瓶頸”作用將越來越大。 另外,青海鹽湖集團公司正在青海地區(qū)建設年產100萬噸ADC發(fā)泡劑生產裝置,所采用的工藝路線為尿素合成水合肼,該生產工藝母液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鈉,通常采用冷卻、結晶、過濾分離出十水碳酸鈉固體。大量的副產品十水碳酸鈉在當地并沒有良好的消化渠道,所以必須為其尋找出路,實現(xiàn)資源的循環(huán)利用。 本項目以青海鹽湖鹵水氯化鎂和ADC發(fā)泡劑副產物十水碳酸鈉為原料來制備晶體形貌規(guī)整的高純三水碳酸鎂,再以三水碳酸鎂為前驅物經煅燒可制備高純氧化鎂工藝,可以實現(xiàn)鹽湖資源的高值化利用。 該技術與其它工藝相比,其工藝先進;反應為常壓下40℃溫和反應,生產能耗低;反應過程中無廢水、廢渣排放;三水碳酸鎂易于過濾和洗滌,所需洗滌水量少,并且洗滌過濾工段產生少量的生產廢水,其主要成分為氯化鈉,收集后用泵打回到鹽田,不會對環(huán)境造成任何污染;生產的氧化鎂經質量檢測局檢測,其純度達到99.4%。 在項目結束后,將該工藝推薦給青海鹽湖集團。利用鹽湖氯化鎂和ADC發(fā)泡劑副產碳酸鈉為原料,每生產1噸高純氧化鎂的經濟價值約4000元。實現(xiàn)產業(yè)化后,按年產10000噸高純氧化鎂來計算,則稅后利潤約為4000萬元,并且該工藝不會排放任何污水,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。
【成果類別】 應用技術
【成果水平】 國內領先
【研究起止時間】 2008-10~2009-09
【評價形式】 鑒定
【成果入庫時間】 2011
評論區(qū)